哈工大报讯(刘伟)近年来,我校教师及科研人员在圆满完成国家各项科研任务、满足航空、航天等国家战略需求的同时,不断地从这些工程项目中凝练出一系列的基础科学问题,在推动学科前沿发展的同时,积极申请并获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基础性研究经费的资助,极大提高了我校的原始创新能力。而不断提高的基础科研能力反向促使我校争取更多、更大的工程科研项目,从而形成了良性的、可持续的科研发展道路。其中,以“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民品973计划)”为代表的基础研究在我校得到不断加强,并推动我校基础科研工作迈上新台阶。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是在1997年6月4日,原国家科技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决定制定,由科技部组织实施的,亦称“973计划”。制定和实施“973计划”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基础研究和科技工作做出的重要决策;是实现2010年以至21世纪中叶我国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迎接新世纪挑战的重要举措。实施“973计划”旨在加强原始性创新,在更深的层面和更广泛的领域解决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学问题,以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为国家未来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自“973计划”实施以来,我校针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目标及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结合学校基础科研优势,整合国内外优势科研力量,积极引导,组织申报。特别是近年来,在我校科研人员及科研管理等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校教师参与“973计划”项目的深度与广度得到较大提升,获得项目数及经费数大幅增长。据不完全统计,自“973计划”开始实施以来,我校累计参加“973计划”20余项,合计资助经费达4000多万元。特别是“十一五”以来,我校已获得“973计划”项目 17项,获得资助经费近3000万元,占我校有史以来全部“973计划”项目的70%以上(详见表1)。
我校机电工程学院的王黎钦教授等承担的“极端温度环境下的润滑失效与材料磨损机理”的“ 973”课题就是在多年从事航空、航天等极苛刻条件下陶瓷轴承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的基础上,提炼出极端温度环境下润滑抗磨技术中的科学问题而成。这是我国摩擦学研究领域第一个“973计划”项目,于2007年5月正式启动。该课题总经费522万元,主要研究极端温度环境下运动摩擦副的损伤规律和防护技术,旨在解决我国航天极端温度环境下的摩擦学基础科学问题,突破制约复杂系统寿命、可靠性和稳定性的共性关键技术。目前,项目进展已获得成果鉴定2项,省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申报省科技进步奖和国防技术发明奖各1项,申请发明专利4件,已获得发明专利1件。目前,该研究团队同时还承担着包括“嫦娥工程二期、三期”等航空、航天等国家急需的长寿命、高可靠度轴承等一批国家重大工程的配套任务。
还有,我校土木工程学院的欧进萍院士、李惠教授任项目专家组专家、吴斌教授等共同承担的“城市建筑地震破坏的控制原理与方法”、“城市多龄期建筑的地震破坏过程与倒塌机制” 、“典型城市地震破坏模拟与预测” 3项“973”课题,总经费727万元。该项目由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牵头,于2007年在我国科技部立项,是我国土木工程领域的第一个“973计划”项目,由包括城市近场强地震动的工程破坏特征与作用、城市多龄期建筑和城市地下工程的地震破坏过程与倒塌机制、城市建筑地震破坏的控制原理与方法和典型城市地震破坏模拟与预测等5个课题,而我校就参与承担了其中的3项课题任务。以上课题是以该研究团队在防灾减灾工程的基础理论方面以及重大工程结构的健康监测方面所长期积累的、丰富的科研实力和成果为依托,结合我国对重大工程的动力灾变预测及控制的重点基础研究的迫切需求而提出的。
另外,近日我校科技处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耿林教授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国家“973计划”前期专项立项协调会。2008年国家科技部批准“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共7个项目,其中由我校耿林教授为项目协调人的国家“973计划”前期专项“材料制备新方法及性能研究”正式通过立项。该项目总经费760万元,研究期限为2年。该项目共14个课题,由我校和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14个单位联合完成。该项目第一承担单位为我校,是黑龙江省第一个作为项目协调人和第一承担单位获得批准立项的“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项目。在此之前,耿林教授课题组一直从事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处理、塑性成形应用方面的研究工作。并于2000年成功地将SiCw/Al复合材料应用于制备我国“中星22号”实用通信卫星的天线展开丝杠,解决了国家重大急需,该成果已经获准将继续应用于另一型号的卫星上,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深入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校参与的“973计划”项目都是紧紧围绕我校长期以来形成的科研优势,结合能源、信息、资源环境、材料等领域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自身发展的重大科学问题,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开展广泛的、多学科综合的科研合作,解决相关领域的、重要的、探索性强的前沿基础问题。通过承担这些“973计划”项目,我校能够培养并造就一批适应科学发展需要的高科学素质、有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特别是有助于为我校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能承担国家重点科技任务的科学研究基地,并形成若干跨学科的优秀科研团队。
据科技处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校参与“973计划”还有待深入突破,如目前还没有自己牵头的项目。因此,我校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方面还有更远的路要走,一方面,我校的科研人员有待突破“工程师”到“科学家”的角色转变;另一方面,学校有待营造更加浓厚的基础科研氛围,着力培养学术造诣高、号召力强的科学领军人物,并重点培养具备承担能力的优秀科研团队。
表1 “十一五”哈工大新增973项目情况
序号 | 课题编号 | 课题名称 | 负责人 |
1 | 2006CB303005 | 无线传感网络数据管理理论与算法研究 | 李建中 |
2 | 2006CB601206 | 纤维增强泡沫金属夹芯复合材料结构的多功能一体化 | 吴林志 |
3 | 2006CB605203 | 铝基复合材料半固态成形组织精确控制 | 耿林 |
4 | 2006CB605306 | 纤维表面结构形态控制及其相关性研究 | 王荣国 |
5 | 2006CB705505 | 城市交通系统的组织优化与控制 | 裴玉龙 |
6 | 2006CB302901 | 表面等离子体亚波长光学的基本物理问题 | 刘树田 |
7 | 2006CB200303 | 燃烧与电催化氧化联合脱除的研究 | 吴少华 |
8 | 2007CB607602 | 极端温度环境下的润滑失效与材料磨损机理 | 王黎钦 |
9 | 2007CB****** | ***************************** | 张宏莉 |
10 | 2007CB****** | ***************************** | 韩纪庆 |
11 | 2007CB714202 | 城市多龄期建筑的地震破坏过程与倒塌机制 | 欧进萍 |
12 | 2007CB714204 | 城市建筑地震破坏的控制原理与方法 | 吴斌 |
13 | 2007CB714205 | 典型城市地震破坏模拟与预测 | 李惠 |
14 | 2007CB310601 | 多域协同无线通信系统体系框架研究 | 张中兆 |
15 | 2007CB310606 | 资源复用与抗干扰机理 | 张乃通、沙学军 |
16 | 2007CB210104 | 压气机非定常流动与扩稳机理研究 | 王仲奇 |
17 | 2008CB617600 | 材料制备新方法探索及性能研究 | 耿林 |
本文由http://www.upsetwaitress.com/jsdw/1927.html原创,转载请备注出处谢谢配合!
下一篇: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宣传、统战、新闻中心党支部参观北大荒博物馆上一篇: 滕军教授当选深圳市首届博士后联谊会理事长